研究案摘要
隨著資訊與通訊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因應各項社會需求的壓力,政府推動數位轉型的速度因之加劇,而解決數位落差的重要性也隨之提升。在推動數位公共服務的過程中,政府應該關注數位平權的議題,並嘗試解決個別公眾所遭遇的數位困境,尤其是因為各種原因而形成的弱勢群體。因此,政府能否協助公眾跨越數位障礙,使其在數位化時代得以生存,進而享受數位科技帶來的便利,以落實數位服務的普及性及公平性,已是一個無法迴避的課題。而所謂的數位弱勢族群的範圍很廣,不僅是傳統認知的貧困者、高齡者或是身心障礙者,其他因為各式各樣原因而衍生的數位困境,或甚至被數位服務忽略的群體,也都包括在內。
本計畫主要目標是盤點遭受數位困境的弱勢群體有哪些,以及他們在政府數位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各類困難,進而再選取兩項數位公共服務(即臺中公車App與勞保勞退系統)進行服務流程或平臺設計之改善,以作為未來政府持續推動數位平權,並改善弱勢群體之代表性個案。本計畫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獻回顧、電話調查及專家座談,其中,文獻回顧有助於建立研究的框架;電話調查則是從資訊代理人或協助者,以及弱勢族群自身的角度探討需求和困難;專家座談主要是提供解決方案,促進專家的跨界合作。透過這些設計,將能提供改善弱勢群體數位科技應用困境之有效建議。
本研究發現,近幾年的數位公共服務的使用困難,主要是因為各數位平台之使用者為導向(user-oriented design)設計不足所致,換言之,在使用數位公共服務而遇到困難的使用者,不再僅是傳統所認知之高齡者、居住偏鄉者或身心障礙者等弱勢族群,而是「所有人」都可能會因公共服務的數位化,在其使用服務的過程中遇到障礙,其中,又以報稅系統、公車系統、勞保系統、疫苗系統等受到最多民眾的反映,而有盡速改善的需求。另外,研究也發現,當遇到數位政府的使用障礙時,最多人求助的對象是「自己家人(小孩)」,也就是最常見的資訊代理人/協助者,還是集中在民眾身邊最親近的人身上。
最終,本研究提出四項政策建議,其中,又以盡速責成各部會、各地方政府之數位公共服務主管機關,逐一檢視自身系統的使用者設計議題最為關鍵,並建議由數位發展部擔負起指導與監督的角色;此外,後續的研究,應可以強化質性分析的途徑,進一步深入蒐集與分析各別使用者的經驗,進行更深度之個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