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展出日期:2025-02-12

隨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環境與公共服務需求複雜多變,政府積極數位轉型同時,亦須關注公務人力的數位職能。為因應此趨勢,各國政府皆提出推動公務人力數位發展相關策略,如英國政府數位服務工作小組(Government Digital Service,簡稱GDS)將「提升公務員數位職能」列為推動目標,設置數位服務學院(GDS Academy)培訓公務員的數位能力、提升政府的數位文化;新加坡亦將「提升政府數位職能」列為重點策略,培訓公務員具備資料分析與資料科學的能力[1]

數位職能(digital competencies)為運用數位工具需具備的知識(任務相關原則與事實)、技能(硬技能/hard skills如技術能力;軟技能/soft skills如社交、溝通、自我管理)與態度(觀點與行動),以有效達致數位相關工作任務的能力[2]。臺灣參考歐洲數位職能架構(The European Digital Competence Framework, 簡稱DigComp[3]發展出五大職能及參考UNESCO2022)建構五大數位職能態度[4]:五大職能包含資訊與資料素養職能(檢索、判讀、評估與應用資訊、資料之能力)、數位溝通與合作職能(使用數位科技作為溝通、合作與參與公共事務的工具與媒介,理解不同世代與文化間該工具的差異與角色,並管理在數位平台上的形象與身分)、數位內容產製職能(能創作與編輯數位內容,並瞭解相關運用法規)、數位安全與倫理職能(覺察數位科技及其應用對環境的影響、辨識可能的風險並加以管理,落實數位環境中的安全、穩健、可信與責任,並保障人權、法治、平等、公共利益等價值)、及運用數位途徑解決問題與創新職能(瞭解數位工具與方法的價值與風險,視情境選用合適的數位工具與方法,並加發掘、診斷與解決問題或進行創新,提升工作品質與成效);而上述職能奠基於五大數位職能態度:信任、創造力、適應力、好奇心、及實驗精神。誠實溝通、坦承錯誤的信任利於勇於創新的創造力,數位轉型加速世局萬變,適應力讓我們靈活調整、挑戰現況,並具備從失敗中恢復的韌性,而好奇心與實驗精神則幫助我們與時俱進,勇於承擔實施新方案時的風險,接受失敗並學習改進[5](1)

在討論數位職能時,也需關注與之相輔相成的評鑑制度、職能培訓、及職涯發展。各項職能皆應具有清楚的行為標準,並依團隊性質搭配適當的評鑑方法。透過評鑑,助於精準設計相應培訓課程及規劃職涯發展地圖。簡言之,職能架構、職能培訓、職涯發展為三位一體,彼此需互相對接連結。惟有綜觀規劃,才能確保公務人力掌握數位工具的使用技能,並能夠靈活導入日常工作,從而推動政府流程的再造與優化。

1:我國一般公務同仁數位職能之架構

資料來源:廖興中、林俞君、賴怡樺(2024[5]

 

參考來源

[1] 蕭乃沂、廖興中、林俞君(2023)。政府機關數位發展人才職能建構與訓用連結之研析成果報告(編號:MODA-DODS-111-002)。臺北:數位發展部。

[2] Campion, M. A., A. A. Fink, B. J. Ruggeberg, & G. M. Phillips (2011. Doing competencies well: Best practices in competency modeling. Personnel Psychology, 64: 225-262.

[3] World Bank (2020. Digital skills: Frameworks and programs. Retrieved from https://documents1.worldbank.org/curated/en/562351611824219616/pdf/Digital-Skills-Frameworks-and-Programs.pdf

[4] UNESCO (2022).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igital transformation: Competencies for civil servants . Retrieved from https://reurl.cc/lNZ6nY

[5] 廖興中、林俞君、賴怡樺(2024)。一般公務同仁數位職能核心地圖及課程初探研析成果報告。臺北:數位發展部。

留言討論

COMING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