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案摘要
未來的政府治理,公共問題既不依政府現有職能分工發生,民眾面對政府亦不需瞭解政府內部的業務區分,日趨朝向政府內部跨職能處理、簡化民眾端之辦理程序、提供多元服務接觸管道,並結合企業或非營利組織,合夥提供公共服務之趨勢。基此,本計畫之主要目的,便是由電子治理的角度檢視我國目前在電子化服務中跨域整合管理之問題與障礙,並在此理解上,進而提出問題之解方與改革建議。
未來的政府治理,公共問題既不依政府現有職能分工發生,民眾面對政府亦不需瞭解政府內部的業務區分,日趨朝向政府內部跨職能處理、簡化民眾端之辦理程序、提供多元服務接觸管道,並結合企業或非營利組織,合夥提供公共服務之趨勢。基此,本計畫之主要目的,便是由電子治理的角度檢視我國目前在電子化服務中跨域整合管理之問題與障礙,並在此理解上,進而提出問題之解方與改革建議。
以「個案研究」(case study)的方法進行「多個案分析」。本研究將運用下列三種方法來搜集經驗資料:
1. 深度訪談,在確認個案選擇的適當性之後,本研究將對個案的利害關係人,進行個別的深度訪談。
2. 二手資料分析,包括政府方案的文書,網站使用的內容與日誌分析,以及相關的政策資料等,這些資料將有助於研究團隊分析個案的績效。
3. 焦點團體座談,邀請國內相關領域專家進行座談,將可能獲得的討論共識或意見回饋納入初步報告中修正。
(一)本研究歸納二十四項可能影響政府機關進行跨部門服務整合之主要因素:
1. 法令的限制。
2. 資料隱密性。
3. 主管的支持程度。
4. 先前的資料分享經驗。
5. 資訊安全。
6. 資料交換需求頻率。
7. 資料分享互惠公平性。
8. 系統介接技術。
9. 資料不可互用性。
10. 非一條鞭式的機關運作設計。
11. 行政末稍的不可掌握性。
12. 資料需求的比例原則。
13. 中央資料庫未能整合。
14. 便民不便官。
15. 中央法規、政策未能整合。
16. 案件屬性。
17. 使用者屬性。
18. 現有資料庫未充分整合。
19. 信任。
20. 風險與責任。
21. 資訊技術整備度。
22. 資料格式與系統相容性。
23. 系統是否具靈活性。
24. 機關首長間權力釋放問題。
(二)本研究不同個案間之比較亦可發現,採由上而下模式者,在計畫推動上資源較豐、進行較為順利,相反的,採由下而上模式者,則僅能企求中央機關給予資源和資料上之協助,在跨機關協調上,亦較顯吃力。但,整體而言,本研究發現,於關鍵影響因素中,除資訊安全、系統介接、系統相容性等障礙可透過e化途徑加以克服外,其中,法規制度面及治理過程中政治因素,顯係至為關鍵之影響因素,而這些問題似乎卻無法以e化的方式予以解決。此些的障礙與執行困難,吾人在後續計畫之推動上應能有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