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最新消息 / 歷史消息

2021-12-06

【TEG活動】課程實錄─主題4:數位轉型行不行

主題4:數位轉型行不行

時間:2021/12/02~2021/12/03

地點:國家發展委員會寶慶辦公區B137-B138會議室

學習目標:針對政府數位轉型有初步認識,透過MyData服務驅動線上申辦服務之轉型、智慧醫療於科技防疫之創新應用與人權考量、利用AI技術提供創新服務與決策、臺灣資安政策與公私合作、產業數位轉型新契機、數位轉型之創新法制調適模式等議題,瞭解國際數位轉型最新趨勢。

本課程第四週的主題為「數位轉型行不行」,首日邀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陳敦源教授、國家發展委員會資訊管理處王誠明副處長、臺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張濱璿助理教授,以及臺灣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黃心怡副教授擔任講師,介紹國際數位轉型發展趨勢。

第一位講者為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的陳敦源教授,講課題目為「敏捷政府的數位轉型策略(Governmen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oward Agility)」。陳敦源教授一開場先說明數位政府藉由ICTs而快速回應外部環境變化,呼應科技變革樂觀論的觀點,數位轉型能為政府帶來敏捷治理(Agile Governance)的變革,然而數位科技需導入人性,提供顧客導向的公共服務,避免政府淪為僵化的機械式組織。政府的數位轉型不論是從短期到長期、從外包到創新、從技術到文化、從部門到跨域、從獲利到信任,都是利用最新的數位科技,秉持政策創新的心態,解決政府治理環境改變所面臨的棘手問題,例如:透過網路輿情分析工具,及時回應民意,降低風險。最後,數位時代的政府流程改造必須納入數位知能,發揮資料潛能,以服務對象為核心等推動策略。

第二位講者為國家發展委員會資訊管理處的王誠明副處長,講課題目為「MyData服務驅動線上申辦服務之轉型」。王誠明副處長表示在數位時代下,科技帶動生活型態改變,民眾期望政府轉型提供更便民的數位服務。數位政府成熟模型包括:電子化政府、開放政府、資料化政府、數位化政府、智慧化政府等,而臺灣正處於「開放政府」與「資料化政府」之間。資料治理的三個範疇為:開放資料(Open Data)、巨量資料(Big Data)、個人資料(My Data)。其中,個人資料(My Data)的理念希望讓民眾可透過網路下載且自主運用政府所保有的個人資料,線上申辦即可取得政府提供的證明文件,並享有新型態的線上服務。接續介紹個人資料(My Data)的法規依據、服務情境與模式、平臺機制與功能、流程安全設計、身分驗證機制、推動成果、近期推動重點,以及後續可能的挑戰。

第三位講者為臺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的張濱璿助理教授,講課題目為「智慧醫療於科技防疫之創新應用與人權考量」,包含遠距醫療、疫苗護照、AI醫療與資料使用等主題。首先是遠距醫療,張老師表示ICT技術應用在遠距醫療仍有極限,遠距醫療過程如發生緊急狀況,必須有醫師現場急救。完善的遠距醫療有三個必備要素:人、技術以及錢,同時將倫理和法律納入考量,包括:信任、隱私、資料安全、知情同意等。接續從科技防疫來探討疫苗護照的爭議,張老師介紹歐盟、美國、以色列、紐西蘭等國的疫苗接種證明/疫苗護照,並說明法律上的疑慮觀點,例如:健康醫療為特種個資,恐有監控、限制個人自由等疑慮。最後,AI應用於醫療的資料即使去識別化,仍存有資安、違反倫理而不當使用、個人隱私與資料保護、資料自主決定、比例與誠信原則等問題;雖然智慧醫療結合ICT技術可減少人力,然而AI僅為機械式工作之輔助工具,永遠無法取代醫療或醫生。

第四位講者為臺灣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的黃心怡副教授,講課題目為「利用AI技術提供創新服務與決策」。黃老師表示機器學習演算法的時代來臨,人類日常生活已被科技制約,如Google Map。歐美各國都思考如何運用AI或演算法提供創新服務與決策,包括:管制執行、監理分析與監控、公共服務和參與、內部管理等應用類型。從AI與辯論達人的影片顯示,AI具有廣博知識和歸納批判功能,溝通應對卻非常直白,因此AI雖然是科技發展趨勢,未來仍面臨許多挑戰,例如:公平、課責、透明、隱私等爭議。政府必須評估哪些公共服務或決策過程適合導入AI技術、強化機器演算的同理心,方能在重組政府業務與組織運作過程,建立民眾的信任,達到數位轉型目標。

第二天(12月3日)邀請國家安全會議李漢銘諮詢委員、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馮明惠資深策略總監,以及世新大學智慧財產暨傳播科技法律研究所戴豪君副教授擔任講師,分別從資訊安全、產業轉型契機、創新法規調適等面向探討數位轉型相關議題。

第一位講者為國家安全會議的李漢銘諮詢委員,講課題目為「臺灣資安政策與公私合作」。李諮委表示近年來國內外資安事件頻繁,不僅造成產業的鉅額損失,也會影響國家安全問題。以美國最大燃油管道系統Colonial Pipeline遭勒索軟體攻擊事件為例,美國7個機場和東岸45%燃油供應被迫暫停,讓美國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產業界面臨資安事件的挑戰也日益加劇,傳統的資安方案不再能破解,國際供應鏈安全規格加以提高,預計在2023年資安攻擊的財損恐將超過500億美元。美國政府攜手民間產業推動網路防禦計畫,並與歐盟共同提出網路安全認證架構,ICT產品銷售前必須先通過網路安全認證。我國未來也將持續透過公私協力,建立起跨域聯防,精實資安防禦機制,共同打造堅韌、安全、可信賴的智慧國家。

第二位講者為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的馮明惠資深策略總監,講課題目為「產業數位轉型新契機:導入AI技術能量」。馮總監表示多元與疊代的新興數位科技加速虛實世界融合,未來跨域整合將為新興科技應用發展之關鍵,ICT科技將會擴散至各產業,因此產業必須提升既有技術,強化競爭力。此外,數位經濟帶動商業模式創新,數位生態的經營策略以服務導向為主,客群規模為競爭核心,強化跨界跨業協作。企業成功推動數位轉型的做法包括:淘汰部分業務、檢討資源、重塑與創新企業價值、規模擴散。然而後疫情時代之下,全球AI商機快速成長,企業數位轉型以物聯網結合AI進行優化與轉型,借重資料與AI協助智慧決策,並創造各種新興應用,例如:瑞典將AI+IoT+5G技術應用於研磨機的預測性維護、和明紡織運用AI技術縮短布料開發時程。

第三位講者為世新大學智慧財產暨傳播科技法律研究所的戴豪君副教授,講課題目為「從數位轉型談創新法律調適模式」。戴老師首先說明我國金融科技之法律挑戰、機器人理財引發的爭議,並說明我國自駕車和自駕船之發展現況、無人載具實驗配套機制之推動及法律挑戰。接續介紹監理沙盒(Regulatory Sandbox)以及國際監理沙盒的推動情況,包括:英國的金融監理沙盒、能源監理沙盒、資料監理沙盒;韓國的資通訊監理沙盒、金融監理沙盒、產業監理沙盒、共享經濟特區、能源特區;歐盟的人工智慧監理沙盒;日本的地區限定型沙盒制度、企業實證/新事業特例制度、新興科技之專案型沙盒制度等。而我國也有金融科技創新實驗沙盒、區塊鏈進入監理沙盒的案例。政府公共服務之創新法規調適有賴於建立可信賴的沙盒機制,進行創新實驗與監管驗證,並參考日本新事業特例制度推動經驗,作為推動創新政策之借鏡。

 

日期

時間

課程內容

講師名單

12/02(四)

09:00-10:30

[演講]

韌性政府的數位轉型策略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陳敦源教授

休息時間

10:40-12:10

[演講]

MyData服務驅動線上申辦服務之轉型

國發會資管處/王誠明副處長

午餐時間

13:30-15:00

[演講]

智慧醫療於科技防疫之創新應用與人權考量

臺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張濱璿助理教授

休息時間

15:10-16:40

[演講]

利用AI技術提供創新服務與決策

臺灣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黃心怡副教授

12/03(五)

09:00-10:30

[演講]

臺灣資安政策與

國家安全會議/李漢銘諮詢委員

休息時間

10:40-12:10

[演講]

產業數位轉型新契機:導入AI技術能量

資訊工業策進會智慧系統研究所/馮明惠資深策略總監

午餐時間

13:15-14:45

[演講]

從數位轉型談創新法制調適模式

世新大學智慧財產暨傳播科技法律研究所/戴豪君副教授

休息時間

15:00-16:30

[工作坊]

數位服務創新設計/小組討論IV

數位治理研究中心/蕭乃沂副主任

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楊東謀副教授

北市大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李天申助理教授

活動照片集

【TEG活動】課程實錄─主題4:數位轉型行不行_照片
【TEG活動】課程實錄─主題4:數位轉型行不行_照片
【TEG活動】課程實錄─主題4:數位轉型行不行_照片
【TEG活動】課程實錄─主題4:數位轉型行不行_照片
【TEG活動】課程實錄─主題4:數位轉型行不行_照片
【TEG活動】課程實錄─主題4:數位轉型行不行_照片
回頂
本中心由數位發展部委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營運 
研究中心地址:11605 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電話:(02)2939-3091 # 67525、67526  電子信箱:tegrdec@gmail.com

本中心由數位發展部委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營運

研究中心地址:11605 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電話:(02)2939-3091 # 67525、67526;傳真:(02) 2939-1144;電子信箱:tegrdec@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