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G活動】課程實錄─主題1:數位治理趨勢與服務創新
主題1:數位治理趨勢與服務創新
時間:2020/08/13~2020/08/14
地點:公務人力發展學院303教室
學習目標:瞭解我國數位政府發展歷程、國際間數位政府發展概況以及科技產業發展脈絡,解析後疫情時代智慧政府推動數位創新的方向與趨勢。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造成世界各國經貿的巨大衝擊,這場猶如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防疫戰爭中,我國善用資通訊科技並搭配數位治理已達到「科技防疫」成效,未來如何在這次的防疫經驗上,進一步驅動智慧政府的數位轉型?本中心今年度辦理第八屆「電子治理策略管理訓練課程」,以服務創新為核心,從數位治理的趨勢、新興科技的引介、資料驅動的應用、服務創新與設計思維等主題,共同尋找智慧政府的服務改革切入點,推動政府的服務設計改革創新。
本課程於8月13日揭開序幕,開幕式由國家發展委員會高仙桂副主任委員、國立政治大學郭明政校長擔任致詞貴賓。高副主任委員表示後疫情時代,不論是政治、經濟、消費、生活型態、科技等層面,都面臨到前所未有的衝擊,我國智慧防疫雖有初步成果,仍有許多公共服務需要超前佈署。期待透過本訓練課程,讓公務同仁瞭解數位治理的發展現況,培養同仁具備數位思維、前瞻視野以及創新格局。郭校長提到電子治理研究中心成立邁向第十三年,協助研擬數位治理前瞻政策、提供臺灣發展數位治理的願景方向、建立國內外夥伴關係,延攬跨校跨組織跨領域的學者專家組成一數位治理政策智庫,感謝國發會給予本校為政府服務的機會。
高副主任委員於「智慧政府發展策略」的演說中,提到我國政府推動智慧防疫成效卓著,另有振興和疏困政策,搭配Covid-19帶動零接觸的各種商機。呼應行政院的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DIGI+),未來將以資料為骨幹,應用新興科技串聯政府服務與民眾需求,優化決策品質,建構「智慧政府」公私協力治理模式。透過數位身分識別證串連政府所有服務、安全可信賴的T-Road,朝向「開放資料透明,極大化加值應用」、「鏈結治理網絡,優化決策品質」、「整合服務功能,創新智慧服務」的目標,搭配法規調適平臺、監督隱私保護、資安縱深防禦等配套措施,打造一個民眾信賴的智慧政府。
本中心朱斌妤主任於「後疫情時代數位轉型機會之窗」的演說中,引用國際電信聯盟(ITU)、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Gartner科技趨勢預測等資料,說明資通訊科技發展的重要性;並介紹數位治理的五大範疇、各種利害關係人的互動關係。接續說明我國電子化政府發展歷程,以及今年智慧政府面對Covid-19疫情,有哪些「政策窗」開啟,因此藉由公私協力提出哪些政策倡議。最後提出後疫情時代的智慧政府發展願景:一、「韌性政府」,如何降低環境變化對政府的衝擊,確保運作不中斷;二、「創新與社會凝聚」,政府、大眾與專家學者共同創造有效的協力合作模式;三、「預應性資料治理」,在精準且循證下,善用資料解決公共問題。
經由國發會資管處陳怡君高級分析師的團隊破冰互動之後,促進30位學員進一步相互認識。接續由本中心蕭乃沂副主任偕同台北大學黃婉玲副教授與台北市立大學李天申助理教授帶動「數位服務的韌性與創新」工作坊,協助各組學員選定公共數位服務創新精進方案的主題,搭配痛點診斷把脈、利害分析人的脈絡分析等工具,期能在五週訓練期間提出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
第二天(8月14日)上午的「後疫情時代數位治理的機會與挑戰」座談會,由行政院宋餘俠副祕書長擔任主持人,宋副秘書長表示Covid-19的確帶來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帶來許多新的機會,而資訊發展必須隨時檢討修正,數位治理才能前瞻、超前部署。
第一位與談人為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的馮明惠所長,馮所長從產業角色,分享企業因應疫情衝擊面對的問題,包括:原物料的衝擊、供應鏈和航運的問題、公共安全的考量等;此外,企業也發現新的商機,例如:家庭自動化的新需求、如何善用資訊服務來支援前端服務、如何遴聘適合的人才、如何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等。政府和企業面對疫情都有危機意識,瞭解數位轉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數位轉型的關鍵為人才,臺灣需要更多跨領域的數位人才。
第二位與談人為Gartner大中華地區的龔培元資深合夥人,龔合夥人表示後疫情時代的社會公安標準不同,人際之間信任基礎與互動模式產生變化,因此政府的治理模式和企業的業務模式都需要重置,重新思考如何恢復韌性、從疫情困境中走出來、更有效且健康的面對,例如:由網紅或店員化身導覽員陪伴民眾逛百貨公司的線上消費模式。政府的數位服務模式因應疫情也須有配套機制,並善用政府數據、保護個資,才能提供讓民眾有感的創新服務。
第三位與談人為國發會資管處莊明芬副處長,莊副處長表示:數位政府應該要扮演預應型的角色,協助社會轉型並解決問題,因此,公務員需要具備數位思維和素養,方能運用科技展現公務員的價值,同時跨部門合作善用科技,來改善工作環境。此外,公務員對於業務內容要有敏銳度,與外界銜接交流,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甚至是跨域合作,對內推動轉型,透過系統思考,改變服務和工作流程,提出以人為本、符合民眾期待的創新服務。
第二天下午邀請到MAYO核心產品設計中心的王景弘資深總監來分享「公私部門數位服務創新」。王總監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公私部門僅結構不同,資訊系統並無差別,資料再加工處理即為資訊系統。一個好的資訊系統必須經過多次溝通、瞭解利害關係人的需求,將各方期待和目標加以平衡之後,確定如何協助業務單位有效解決問題,方能建置符合業務需求的資訊系統。政府資訊系統有九成為業務導向,建議業務單位勇於表達執行業務的主要需求及核心問題、希望資訊系統提供什麼協助。資訊人員雖有解決資料流程問題的天賦,然而資訊系統的真正使用者還是前端的業務人員,因此王總監建議業務人員一定要學會Excel的樞紐分析表,這是很實用的資料分析工具,可精確掌握資料、幫助判斷和決策,也是跟資訊廠商溝通的必要工具。
最後,主辦單位邀請到Taiwan AI Lab詹仲昕產品經理來分享「AI防疫與公私協力之經驗」。詹經理表示該實驗室推動的科技防疫包括:醫療、輿論和民生等三個範疇。首先,醫療的部分,該實驗室與行政院、台大醫院、長庚醫院、三軍總醫院、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合作,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基因溯源平台、基因溯源工具、DockCoV2老藥新用平台、胸部X光武漢肺炎自動檢測等。其次,世界衛生組織(WHO)幹事長譚德塞在今年四月指控有許多來自台灣對他的人身攻擊,美國在台協會委請該實驗室提供譚幹事長事實查核報告,該實驗室亦自行研擬口罩外交聲量報告,建置新聞網站專題平台,分析各媒體針對每個重大新聞事件的報導角度趨近與否、使用者的正面態度與否。第三,民生的部分,該實驗室因應疫情而研發了社交距離系統、健康回報系統、武漢肺炎AI音樂專輯等,期能運用人工智慧技術結合人臉辨識和語音辨識,讓民眾在居家檢疫期間能使用更好的服務,健康回報也能更加便捷。
日期 |
時間 |
規劃內容 |
貴賓名單 |
8/13週四 |
09:00- 09:20 |
開幕 |
國家發展委員會/高仙桂副主任委員 國立政治大學/郭明政校長 |
09:20- 10:20 |
智慧政府發展策略 |
國家發展委員會/高仙桂副主任委員 |
|
休息時間 |
|||
10:30- 11:20 |
後疫情時代數位轉型機會之窗 |
電子治理研究中心/朱斌妤主任 |
|
11:20- 11:25 |
電子治理研究中心簡介以及 課程規劃說明 |
電子治理研究中心/朱斌妤主任 |
|
11:25- 12:00 |
學員介紹 |
國家發展委員會資訊管理處/ 陳怡君高級分析師 |
|
午餐時間 |
|||
13:30- 16:30 |
[工作坊] 數位服務的韌性與創新 |
電子治理研究中心/蕭乃沂副主任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黃婉玲副教授 臺北市立大學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李天申助理教授 |
|
8/14週五 |
09:00- |
[座談會] 後疫情時代數位治理的機會與挑戰 1.政府經營模式及台灣科技產業跳躍契機 2.後疫情時代數位策略 3.公務人員數位思維 |
主持人: 行政院/宋餘俠常務副秘書長 與談人: 1.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智慧系統研究所/馮明惠所長 2.Gartner大中華區/龔培元資深合夥人 3.國家發展委員會資訊管理處/ 莊明芬副處長 |
休息時間 |
|||
11:05- 12:00 |
小組討論I |
電子治理研究中心/蕭乃沂副主任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黃婉玲副教授 臺北市立大學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 李天申助理教授 |
|
午餐時間 |
|||
13:30- 15:00 |
公私部門數位服務創新 |
MAYO核心產品設計中心/ 王景弘資深總監 |
|
休息時間 |
|||
15:05- 16:30 |
AI防疫與公私協力之經驗分享 |
Taiwan AI Lab/詹仲昕產品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