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研究案摘要

我國自1998年開始推動電子化政府,推動迄今已將完成「提供便捷服務」及「落實透明治理」之「服務型智慧政府」(2017-2020年)推動計畫。而下一階段數位政府計畫(2021-2025年)的推動政策方向,更將朝向「以資料為骨幹,建構下一世代的公私協力治理模式,提高政府與民眾間信賴」之「智慧政府」(Smart Government)續階目標。與此同時,世界各國智慧政府計畫持續強調創新科技應用、永續發展與數位民主,以及朝向數位轉型。我國當前在數位服務、數位公民參與及開放資料等面向上,引領國際;但是在組織轉型、資料治理成熟度、新興科技導入、資訊素養的推動、法規調適等面向,仍有賴前瞻性政策規劃。
此外,爆發於2019年年底之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形成全球大流行疾病(pandemic)。在疫情期間,我國因警覺性高,同時搭配運用多元科技防疫手段,得以有效控制國內疫情不致大幅蔓延。前述疫情的控制,使國人體認到當我們面臨大規模疫情或是緊急危難時,如何確保社會情緒的穩定、政府或企業的持續運作、正確資訊的有效傳播、政府與民間敏捷的公私協力,以及如何在保障人民權益與安全的平衡條件下,適當及有效的善用機關所擁有的資料,使其發揮正面效益,同時,資通訊科技在上述情境與需求中,如何扮演重要且正確的角色以及能夠適切、正當地被運用,以及政府如何能夠「智慧地」成為人民的可信賴者,都是在這場猶如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防疫戰爭中,所引發、且亟需快速面對的重大課題。
待疫情過去,在後新冠肺炎時期,本計畫認為我們應構思如何引導我國各級政府朝向「智慧政府2.0」之建設,亦即應值此之際,分析與探討若未來國家發生緊急危難事件(如疫病、天災、資安事件)時,如何透過資通訊科技來維持政府穩定且持續的運作,建立韌性政府(resilient government),同時藉以擘畫未來政府數位轉型或服務創新性(innovation)的推動策略。基此,本計畫主要工作如下:
1. 蒐集國際主要國家智慧政府相關政策白皮書、國際組織(如UN、OECD等3~5國/組織)智慧政府趨勢規劃報告及重要科技組織/論壇研究成果,分析國際未來十年的智慧政府發展趨勢。
2. 邀請國內相關產官學民,透過專家會議、願景工作坊(scenario workshop)等方法,共同集思我國智慧政府發展計畫與願景,並以「情境規劃」(scenario planning)深入討論如何以智慧政府強化政府韌性(包含Smart Work、跨機關資料交換與串接應用、公私協力等)、發展預測性資料治理,以及提升社會協作凝聚力,做一長遠布局,研擬我國未來智慧政府的發展框架與可能。
3. 形塑我國智慧政府發展趨勢與框架,研提智慧政府2.0趨勢與策略規劃草案及短中長期推動建議。

研究方法

依據前述研究目的,本計畫為能掌握世界各國於智慧政府發展政策之重點以及下一波智慧政府之發展趨勢,尤其是在後新冠時代中,各國的政府治理、產業經營模式、民眾與企業之工作與生活形態,皆受到廣泛衝擊而產生大幅轉變的情形下,本計畫蒐集包括歐盟、英國、北歐、澳洲、新加坡等五個世界主要先進國家或國際組織之智慧政府相關政策白皮書或趨勢規劃報告,據以透析世界各國未來十年於智慧政府之發展趨勢。

其次,為了瞭解國人對我國於後新冠時代的智慧政府發展方向與期待,並藉以勾勒出我國下一階段韌性智慧政府的願景和策略行動目標,本計畫係以願景工作坊(scenario workshop)做為達成上述目的之意見蒐集方法。本計畫於109年9月26及27日假國立政治大學綜合院館舉辦「後新冠時代的智慧政府發展與趨勢願景工作坊」,招募公部門、企業、非營利部門、一般公民之與會者共同進行審議討論,據以瞭解各方政策利害關係人借鏡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國的科技防疫經驗,進而對於我國智慧政府發展的未來願景與期望,並從而提出達成此些願景的可行行動方案。

最後,除前述的願景工作坊之外,為了探詢我國於後新冠時代中,智慧政府發展之戰略方向與戰術目標,本計畫特別邀請國內於智慧政府、資料治理、未來學等領域之學者專家,於109年11月9日上午及下午,假國立政治大學綜合院館,針對後新冠時代及5年後(即2026年)之智慧政府發展重點與趨勢,進行兩場專家趨勢會議(共計13位專家學者),以多回合、多重重點的討論方式,進行專家趨勢診斷,一方面藉以勾勒出我國韌性智慧政府的具體政策方向建議,另方面亦就願景工作坊中,與會者所提出的願景與行動方案,邀請專家們預作評估其施政優先性與技術可行性。

研究結果

  1. 掌握與透析國際智慧政府發展趨勢:從不同先進國家或國際機構所規劃的數位治理或智慧政府政策中,可以發現,各國皆積極推動政府與公共服務的數位轉型,而這當中,使用者需求導向的服務、以數位服務為優先服務輸送方式、強化系統的互通性,及建立數位服務的生態系等,已成為主要訴求。此外,各國也體認到資料在未來智慧服務中的重要性,因此強調政府和企業之即時性與結構化資料的蒐集和運用、社會整體大幅度的資料整合與交流,以及政府內部跨機關資料共享的重要性;不僅如此,人工智慧於公共服務上的應用,例如提供線上AI客服或是虛擬助理,已是各國現今數位服務的實際景況,更有政府以成立資料治理委員會,做為因應當前和未來日趨高漲資料需求的重要機制。
  2. 勾勒我國於後新冠時代之智慧政府發展願景與策略:透過願景工作坊,與會者以其在這段新冠疫情期間的生活經驗出發,就我國智慧政府未來應作為之方向,不僅提出了整體性的願景,同時也勾勒出「建構及強化智慧政府之基礎環境」、「靈活串連公私協力下的分工與對接」、「運用大數據,成立人力資源跨部門媒合平臺」、「以預應式資料決策,協助重大事故中的脆弱群體及找出利害關係人缺口」、「構思聰明的公私協力創新模式」等5項願景。此外,願景工作坊的與會者也針對政府部門於未來5年內應立即著手的方向,提出了12項行動方案之建議,而這12項行動方案不僅環繞本計畫之三大核心議題,也與前述之5項願景相互呼應。就此12項行動方案而言,最受與會者支持的行動方案為:建立可攜式電子病歷、擴大普及偏鄉地區智慧行動醫療車、成立災害救助專責平臺等3項;另,與會者原則上認同該項行動方案之構想或初衷,但認為仍有可再斟酌或調整之處者,意見較為集中的項目則有:建立個資保護官、執行災害緊急事件的沙盤推演等2項。
  3. 研提我國韌性智慧政府之發展策略與推動建議:與會專家指出,無論是要打造韌性智慧政府、或是推展預應式資料決策或推動類似數位沙盒之創新數位服務,必須翻轉我國公部門過去長久以來太過傾向發展技術面應用,而忽略法制建設或調整的問題。同時,面對未來,無論是智慧政府的續階發展抑或是強化下次重大災變來臨時的智慧科技應用,國內現有法令間的競合問題或法規的缺漏,或是法規與流程間的串接,仍有待全面性的法規檢視和透過情境模擬想定來做調整規劃,故而建議未來10年應將法制調整、補漏以及創新性建制做為我國發展下一階段智慧政府的重要工程。

附加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