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研究案摘要

本計畫主要透過跨國性世界網路計畫(World Internet Project, WIP)的調查研究與國際比較,深入分析我國網路民眾與高齡化網路族群在政治、經濟與社會溝通等面向上的行為現況及可能影響,並且同時與臺灣過去的發展、以及與國際間進行比較,呈現世界網路使用的趨勢。本研究的研究結果可達到以下目的:一、呈現我國網路使用行現況及趨勢,展現我國政府在電子化治理努力的實績,並作為前瞻規劃我國未來電子化政府及服務發展策略的基礎。二、透過國際比較,呈現我國的特質,作為產業及國家發策略規劃的參考。三、配合我國人口高齡化的發展趨勢以及APEC TEL國際研究合作,針對特殊族群的網路使用行為與需求,前瞻未來因應策略。四、完成WIP會員國的義務,並延續在該計畫中與三十幾會員國國際接軌的成果。

研究方法

  1. 文獻蒐集與分析:進行本研究相關文獻蒐集,針對中英文期刊、國內外政府出版品、網際網路資料與WIP 資料庫,聚焦於網路使用行為、網路社會發展、網路政治行為、網路對政治、社會與心理影響、資深公民網路使用、數位落差和幸福感與前瞻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進行蒐集與分析。在WIP 世界網路調查的問卷為基礎下,分析結果作為調查問卷的修正與架構。
  2. 電話調查:本研究在研究架構與問卷內容確定後,委託專業民調公司進行兩次電話訪問調查。「樣本A」調查的對象為我國年滿15 歲以上之民眾,以家戶為單位,一戶訪問一人(不戶中抽樣),最後成功樣本數為1,144 人(包含網路使用者與非網路使用者)。「樣本B」訪問對象為60 歲以上的網路使用者,同樣以家戶為單位,一戶訪問一人(不戶中抽樣),最後成功樣本為506人。
  3. 焦點座談:在進行完電話調查後,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3人,針對調查結果進行焦點座談,藉由專家學者間的腦力激盪,針對臺灣網路社會發展趨勢的與前瞻發展進行討論與提供建議,彌補問卷調查上的侷限,回應本研究目的。

研究結果

  1. 世界網路計畫的問卷題項在架構上有遺漏,須要另外補充題目以加強架構的完整性。針對資深公民的網路使用行為的相關研究有限,本研究可補充加強資深公民的網路使用行為的研究深度與廣度。
  2. 世界網路計畫的問卷的設計與架構上並非適合各個國家使用,且部分調查內容過於瑣碎,需要整合相關問題,避免進行電訪時會降低受訪者的填答意願。
  3. 文獻發現網路使用行為對於心理層面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對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的面向,而世界網路計畫的內容對於心理層面影響的測量不多。
  4. 我國網路使用者上網時間較長且政治效能感高,但是卻較少利用網路來與家人進行溝通,且較少在網路上進行交易,本研究推測,其中一個可能性是對網路信任偏低所致。另外我國網路線上遊戲風氣相對盛行,對臺灣是產業優勢,但也是教育與社會問題。
  5. 相較其他國家而言,我國數位落差問題更為嚴重,尤其年齡較大、收入較低與教育程度較低的族群,數位落差問題是相關單位必須重視且處理的議題。
  6. 在一般網路使用者網路使用對政治、社會與心理的影響方面,研究發現,網際網路使用對於使用者在人際互動上的影響不大;一般網路使用者上網主要從事資料查詢與瀏覽社群網站,查詢資料多為閱讀國內外新聞與相關生活資訊,或是學生與工作報告的資訊查詢。此外,網路使用者較少使用政府網站查詢資料與線上申請。
  7. 一般網路使用者對於網路、政治與社會信任程度偏低,但快樂感與
    滿足感程度大多相當正面,與社會上傳統認知不同。而媒體使用型態與網際網路使用頻率等網際網路行為對於政治、社會與心理層面的影響有限。另外網路、政治與社會信任的程度對政治、社會與心理層面的影響也有限。不過,實體政治參與的程度會影響網路使用行為,實體政治參與程度越高,除了網路政治行為外,網路消費、溝通與網路公民行為的頻率也會較高。
  8. 在高齡網路使用者方面 ,高齡網路使用者多為大學畢業、男性、居住北部且退休前為軍公教人員,顯現高齡者族群內部的落差議題也是值得深入探討的現象(亦即落差中的落差)。另外,高齡網路使用者使用網路對於人際互動影響較小;高齡網路使用者的生活快樂感與滿足感比非使用者高。
  9. 高齡網路使用者上網多為看新聞、查詢資訊與瀏覽社群網站等活動,且對於心理態度與對網路社會態度各題項的態度皆屬正面。但是研究調查亦發現高齡網路使用者每天與家人和朋友的相處時間偏少。

附加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