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研究案摘要

政府開放資料為近年國際間備受關注的議題,為開放政府目標下推動的相關政策,旨在鼓勵企業、公民團體與個人,對政府開放的資料進行創新加值運用。臺灣配合第四階段電子化政府計劃的實施,政府開放資料已列為一大重點政策,中央機關與地方政府將分別建立其開放資料網路平台,並逐步地要求其所屬機關開放資料予社會公眾使用。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國際間主要國家政府開放資料實行的政策規劃、推動策略以及相對應的服務與管理模式。透過汲取他國政府的經驗與做法,以檢視我國政府機關開放資料加值的推展現況與潛能,並依據不同政府機關的現況與需求,發展我國政府機關開放資料營運模式與作業原則,以提供推展政府開放資料政策參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透過中英文文獻檢閱、焦點團體座談、以及問卷調查等資料蒐集與調查方法以達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分成下列幾個部分,分述如下:
(一)中英文文獻檢閱:本研究透過檢閱中英文文獻、國內外政府出版品、與國內外政府網站,來實際了解其它國家政府機關透過何種方式以推行政府開放資料與其實行現況。
(二)焦點團體座談:藉由文獻檢閱後,初步了解國外政府開放資料的推行模式,再輔以個別機關與學者專家的焦點座談,以期了解我國政府機關推行政府開放資料的現況。
(三)問卷調查:接續以文獻分析為基礎,發展訪談題綱並透過焦點座談或深度訪談,輔以線上檢閱設有開放資料平台╱專區的政府機關,以歸納政府與民間推動開放資料現況與問題,據以研擬政府機關開放資料的調查問卷,以進一步瞭解現階段我國開放資料推行的現況。

研究結果

研究發現,各主要國家與國際組織的開放政府資料政策目的與背景,包括確保政府可以適應數位時代,並且以更聰明、更安全、且可以負擔的方式來管理資料,讓人民取得高品質的數位政府資訊,讓政府的運作更爲透明化,提供更多的協商及參與管道,以尋求公民合作以提升並改善政府的服務。同時也在釋放出政府資料的權力,引導出更多民間的創新活動,吸引更多開發者參與政府開放資料的應用,以期創新應用與發展新的經濟模式,透過再利用政府資料與資訊,爲市場創造機會與服務,並協助公民、政府、非營利和營利部門組織創新和創造附加價值。 當歐美等先驅國家已結合網路優勢來落實開放政府的理念之際,我國多數的政府機關尚未能普遍地運用開放資料網路平台來開放資料,無論是建置專屬、抑或整合到其他機關的平台來共同推展。目前大多數機關仍然是處於摸索試誤的階段,主要挑戰包括:資料開放的優先次序、如何諮詢使用意見,甚至是如何從實務上釐清資訊公開與開放資料的異同;多數政府機關關切的也包括資料正確性與即時更新的資料品質問題,以及如何跨機關整合的問題。顯示出機關人員仍會擔憂資料開放後品質與專業分工之後責任歸屬與負擔的問題。此在在顯示,如何發展共同規範指引、開放格式與標準等執行模式,是甚為關鍵且待解決的議題。因此,一個可以引領機關開放資料的營運模式與原則,將有助於降低各機關在推動初期摸索的成本,以及協助機關及人員逐步地將開放資料整合到尋常的例行業務過程。 因此,本研究透過國外政府開放資料平台之網站觀察與相關文獻綜整,發展出一政府開放資料營運模式之雛形。將開放資料之推行步驟歸納為五大流程,依序為機關資料集的探索蒐集、開放資料集優先順序的評定、選定資料集後之計劃準備、開放資料集上架、以及後續營運維護之五步驟。此初始營運模式的相關原則建議,提供機關在推行開放資料時,能有相關步驟與原則以茲遵行參考,並進而促使機關將開放資料的推行落實於平時業務的資料收集、整理與再利用等過程,讓機關與開放資料之公眾使用者產生良性互動,以期產生一良性的正向循環。受限於現有研究人力與相關時程限制,此初始營運模式之五步驟可再作更細緻化之處理與調整,尤其是針對特定原則作更細部的建議等。最後,基於上述探討,本研究對我國政府開放資料的政策發展提出了短中長期的建議,以期作為我國電子治理發展的參考。

附加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