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研究案摘要

為培育我國政府部門之跨域數位人才,本計畫今年度之主要目的有四,分述如下:
(1) 接軌國際跨域數位職能發展策略:為因應全球愈來愈多不同公務機關跨部門業務合作(如業務部門與資訊部門合作)、政府與企業專業部門間跨界資訊職能學習,以及政府與民間或公民協作進行資料創新加值或創新服務規劃等,藉由跨域或跨界協力合作,以解決公共問題或設計新穎服務輸送方式等新型態模式之出現,不僅應掌握此一趨勢,更應瞭解其他先進國家相關做法。故本計畫目的之一,便是蒐集美、英、荷蘭、日本、新加坡等國,其政府或大型企業發展跨領域職能之策略或做法,據此整理分析促進跨資訊與業務等不同領域合作的職能培力策略。
(2) 開發數位治理職能教學個案:為使電子治理之在職訓練模式更加靈活與深入,將運用個案教學法於本(2018)年度電子治理策略管理訓練課程中。因此,本計畫將協助發展至少2個數位治理職能教學個案,此外,並將於前述訓練課程中與結束後,瞭解教學個案之應用成效,用以強化跨域數位職能培力策略,以及豐富其教學素材。
(3) 規劃研析發展跨領域職能之培力模式:經委託單位與執行團隊共同研定,輔導1或2個正值推動業務與資訊跨域(含資訊、行政、管理、統計或特定業務等領域)整合協作或創新服務之機關,並將過程整理成為參考指引,以供其他需求機關參考。
(4) 發展跨域數位職能培訓策略:針對不同層級(基層/中階/高階)之資訊人力(即資訊單位人力)、數位治理人力(即負責推動數位政府專案的業務單位人力)、與一般公務人力 3 種類型,同時考量主管與/非主管之職務特性差異,就其跨域數位職能,發展跨域數位人才培訓策略,包括:調訓策略、學習動機強化策略(含派訓單位與個人)、個人業務推動所需職能與其既有能力間落差之鑑別、培訓方法、培訓後之成效評量等面向,據以研提培訓做法與策略建議。

研究方法

  1. 文獻分析法:蒐集美國、英國、荷蘭、新加坡、日本等5國在培訓跨域職能所採用的培訓策略或模式,做為產出跨域數位職能培訓策略的參考。
  2. 問卷調查、深度訪談:關於數位治理職能教學個案的開發,本計畫則選定「開放資料公私跨域協力加值」、「社群媒體之公眾互動經營」這兩個主題作為教學個案的撰寫重點。「開放資料公私跨域協力加值」個案並已於本年度(2018)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電子治理相關訓練課程中,本計畫更透過教學成效問卷之施測、與學員間進行深度訪談等方式,了解個案教學法的實際成效。
  3. 個案研究:「社群媒體之公眾互動經營」個案,本計畫則以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輻務小站」粉絲專頁之經營經驗,做為個案主要腳本與內容。
  4. 本計畫與2個機關進行合作:國家發展委員會(107年度電子治理策略管理訓練課程)、臺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處(107年度e化整合服務研習班)。在與上述機關的合作、及授課過程中,運用參與觀察法統整出跨域協作、創新服務之經驗,並整理成跨域數位治理職能之培訓模式與學習地圖。另外本計畫更受國發會之邀請,參與觀察三部會(交通部、文化部、審計部)的資料開放應用工作坊。
    5.焦點團體、深度訪談:其中第一場次的焦點團體,邀請參與本計畫個案教學工作坊之學員,提供本計畫對於個案教學之內容、教學安排、訓練模式等內容進行後續修正的建議;第二場次的焦點團體則是邀請相關領域學者與實務專家、曾主辦跨域數位職能相關培訓的政府與民間組織、協力執行本案的政府機關同仁等,對於最後本計畫需產出之跨域數位職能培訓策略及學習地圖,進行進一步的修正及驗證。另外4場次的深度訪談則是邀請負責規劃跨域職能培訓課程之公務同仁(同仁來自國家發展委員會及臺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處),請他們從規劃人員的角度提供針對本計畫個案內容、教學流程及形式等提供後續修正的意見;最後一場次的深度訪談則是邀請學術界相關人士針對本計畫所欲發展之培訓策略及學習地圖提供修正建議。

研究結果

本計畫之主要目的有四,即:檢視國外政府機關於跨域管理職能之發展策略、開發數位治理職能教學個案、規劃研析發展跨域職能之培力模式,及發展我國公部門跨域數位職能之培訓策略。基此,本計畫除以文獻檢閱方式,針對美國、英國、荷蘭、日本、新加坡等主要國家,蒐集彙整其於公部門跨域管理能力之培訓策略之外,也積極開發兩項與數位治理職能有關之教學個案,並以問卷調查、深度訪談,及焦點團體座談等方法,針對適合我國公部門屬性之跨域數位職能發展模式,進行多面向資訊蒐集和分析,進而研提訓練策略,以及發展構思一套跨域數位職能發展之學習地圖。

附加檔案